海南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做强“南繁硅谷”

发表时间:2023/05/01 责任编辑:康冠生物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邱江华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对此,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表示,海南在农业强国建设全局中有特殊优势、特殊定位,应在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做强“南繁硅谷”,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海南力量。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0世纪60年代起,农业科技工作者就聚集在三亚等地开展南繁育种工作。如今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为核心,种业创新、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正加快建设。

成立于2021年5月12日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是海南省为支撑国家“南繁硅谷”战略和种业发展而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自成立以来,实验室不断探索制度创新,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汇聚科研力量。

“过去一年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发展迅猛。”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执行主任陈凡介绍,实验室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种质资源分子鉴定平台等开放共享平台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实验室理事单位达到20家,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家队”科研院所。

越来越多优秀科研人才到此开展种子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陈凡说,实验室设立了院士创新团队和项目博士后制度,集聚优秀科研人才,已经带动22个院士创新团队,吸引了相应的123个项目博士后落户。同时,实验室面向科技前沿,围绕种业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对全国来自不同科研机构和院校的科研人员开放共享,在这里实现育种联合攻关。截至2022年底,实验室已拥有17.2万平方米物理空间,配备科研设备7100余台(套),设备资产超过6亿元。

为了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还创新机制,与国内种业龙头企业合作,通过企业“揭榜挂帅”的创新模式推动联合技术攻关,探索破除科研创新与市场需求“两张皮”的弊端,推进种业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融合。

加强种质资源引进效率

品种是种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种业发展的芯片。动植物种质资源作为支撑生物科学研究、种业自主创新、特色产业培育等领域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省稳步推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项目建设,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畅通种质资源引进中转通道,从源头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助力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

对此,住琼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海南省委会主委、海南师范大学校长过建春表示,可以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开放政策优势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优势,优化引进热带果蔬种质资源的审批、检疫隔离、口岸通关程序,建立进境热带果蔬种质资源隔离检疫绿色通道。

“支持将海南打造成为我国热带果蔬种质资源引进、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试验田’和‘集散地’。”过建春说,可充分利用海南中转基地和科研院所已经建立的种质资源隔离圃的安全屏障,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结合“南繁硅谷”建设,过建春认为,可以在部省联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等项目立项方面给予热带果蔬种质资源引进、保护专项支持,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级热带果蔬种质资源基因库,并加大引进种质资源保存、评价、研究和开发利用等。

扎实推进“南繁硅谷”建设

“要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把握种业振兴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紧迫性,发挥‘南繁硅谷’在种业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做强种业‘芯片’,筑牢粮食安全底座。”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何琼妹表示,我省立足“国之大者”,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抓手,以平台创建为载体,以整合资源保障为手段,扎实推进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何琼妹介绍,接下来,“南繁硅谷”将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在育种研发、知识产权、种子(苗)生产、种子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上发力,积极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快南繁种业现代服务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力争引进和培育一批种业领域的CRO(合同研究组织)企业。

“将推动南繁科研育种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转变、由单纯育制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转变、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加快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建设‘南繁硅谷’种子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南繁种业发展新高地贡献海南力量。”何琼妹说。

(海南日报北京3月7日电)